蓝起网-一家专注于互联网知识问答的网站!
已解决

尽快的诗句名言-j9九游会

来自网友岳阳晚报提问 提问时间:2022-05-25 20:21:44阅读次数:

最佳答案 蓝起网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段 华

极目楚天

——关于《水调歌头·游泳》

1956年6月3日,武汉。

江城人像往常一样吃完热干面信步走上江城,迎着6月少有的凉风,边走边欣赏造物主赐给他们独特的流动风景,看长江江面游弋着的轮船,赏那从挟着三峡长风捎带洞庭涛声的一江激浪,文化修养稍高的市民势必联想起李白送孟浩然赴扬州时的咏叹:“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突然,有人发现江中有一个游泳的团队。武汉虽是火炉,但时至6月初,江水依然不到20℃,这水温能游吗?

怎么不能?人们看到,那位游在最前的泳者挥动着健硕的双臂,迎风逐浪,遥遥领先。那标准的泳姿,那娴熟的泳技,那淡定的气度,似乎向人传递着一种超凡脱俗的王者之风。

“毛主席!那是毛主席!”岸上的游人中发出一声惊喜交加的呼唤!

“对,是毛主席!毛主席来武汉了,毛主席畅游长江!”

江岸上的人越围越多,更多的人闻讯赶来涌上江堤。

江水中,波涛澎湃;江岸上,心潮澎湃!

江心里,奋臂畅游的毛泽东改用踩水的泳姿,努力立起水面,举起右臂向岸上的人们挥手致意。

“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岸上的呼号此起彼伏。

“人民万岁!人民万岁”水中的呼号洪亮高亢。

这一天,江岸上行走的市民是幸运的,他们在没有接到预告的情况下目睹了伟大领袖畅游长江的情景。如果不是现场目击,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年过花甲的毛主席游泳时竟如蛟龙跃海,势不可挡!一会儿轻舒长臂拥抱波浪,一会儿仰面朝天以逸待劳,潇洒飘逸俯仰自如,行云流水淋漓酣畅。

其实,这是这次武汉行第二次搏击大江风浪了。三天前,毛泽东在长沙游了湘江,在那里重温了风华正茂年代中流击水的热情与豪兴。两天前,刚到武汉他就去拥抱长江,劈波斩浪两小时,洋洋洒洒三十里。同游的王任重等人体力透支“败”下阵来,毛泽东坚持从上游一直游至长江汉水交汇处,上岸时余兴未尽,余勇可贾。

滔滔江水,似乎也抓住良机,向他诉说了些什么。

也许,长江对他说:29年前在这里登过黄鹤楼,写过《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出席过党的八七会议,发出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响亮呐喊的你,对武汉情有独钟甚至有些偏爱的你,表扬过我茫茫九派流中国的你,在我胸膛上把酒酹滔滔的你,看到我的变化了吗?过去我心上装的是愁云惨雾,烟雨莽苍苍,今天装的是喜雨春风,极目楚天舒。你所牵肠挂肚的长江大桥正在建设中,你所看到的刚刚崛起的第8号桥墩正信心满满地托起九省通衢的期盼,只等新中国诞生十周年大喜日子前夕,你的“沉沉一线穿南北”的宏愿就会圆满实现。你看见了吗?我心上虽然涛声依旧,但乾坤已改,人间已换,你不是对我的上中游还有高峡平湖的构想吗?你不是在七年前当我的下游被百万雄师突破国民党千里江防时写下过“天翻地覆慨而慷吗?”过去我向你倾吐的是一肚子苦水,今天想向你倾吐希冀。我懂得你的心,你来游泳的目的是找我谈心,推心置腹,掏肝掏肺地谈心,谈他个欢天喜地,谈他个痛快淋漓!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毛泽东,用诗意的泳姿与大江对话,大江给了他澎湃的诗情,一首《水调歌头·游泳》,就是蘸着一江豪情书写在茫茫楚天的永恒的瑰丽浪漫、宏阔雄奇!

水调歌头·游泳

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是毛泽东熟悉的赞美他故乡湖南的金句。在《水调歌头·游泳》自注中,毛泽东饶有兴趣地提起过这脍炙人口的民谣。“又食武昌鱼”用典可溯至魏晋《吴孙皓初童谣》首句“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不食”改“又食”,反其道而行之。

“又食武昌鱼”确有其事。在下塌和就餐处,毛泽东食宿费用一律自理,并明确要求菜碟不超过四个,不允许上海鲜,甚至鸡鸭也在禁食之列,主要吃蔬菜。那天吃武昌鱼,毛泽东还特别要求“不要蒸大鱼,不能浪费!”主厨杨纯清、助厨傅家宽颇感为难,挑来拣去选了条1.7斤重的鱼,用两根筷子垫在碟上清蒸。就这么一道武汉市民家常菜,毛泽东大快朵颐。据资料介绍,毛泽东离开武汉时还专门将《水调歌头·游泳》手抄一份送给厨师杨纯清,还随口吟诵着岑参的《送费子归武昌》“秋来倍忆武昌鱼,梦著只在巴陵道。”当时费子自长安归武昌途经湖南巴陵,而毛泽东吟此诗时,巴陵还属湘潭专署辖,而主席故居就在湘潭。美不美,长沙水。亲不亲,两湖人。

湖南湖北,湘楚荆楚,一衣带水,乡愁悠悠。

词名“游泳”,开门见水,“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不是在游泳池或水塘里游泳,这是在奔腾咆哮的大江大潮中搏风击浪,在波峰浪谷极目楚天,更是辽远宏大,风光无限!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既是表现作者高超的游泳技巧,笃定的骑士风度,又何尝不是体现其驾驭时代风云,掌控世界大潮的定力与胆魄,与高亨先生所描述的“眼底六洲风云,笔下有雷声”之气概何异?

击水弄潮,作为诗人政治家和政治家诗人,自然敏感地领悟出韶华易逝,一如这川流不息滚滚东去的江水,孔子《论语》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随波浪涌上他的心头。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需要全国人民争分夺秒地与江水赛跑,这是江水和孔子向我们发出的警号呀!

这种号召和鼓舞、激励人们珍惜时光的诗句,在作者后来的作品里又有出现,而且表述得更为直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类诗句成为全国人民用来砥砺自己快速高效奋斗奉献的格言警句。

如果把毛泽东畅游长江不仅仅看成是体育运动或工作之余的消遣之举,那是一种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的平庸猜度。奋臂拨浪,迎风击水,澎湃的江潮势必与伟人的心潮同频共振。仰卧潮头,雄视楚天,辽阔的大地势必与伟人的宏愿相映生辉。

是的,作者曾对身边工作人员透露,《水调歌头·游泳》不是专写游泳,而是写社会主义建设的。驾驭着主流的潮峰,泳者毛泽东从正在建设中的武汉长江大桥第8号桥墩旁矫健游过,这横空出世的桥墩,不正是中国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雄姿吗?作为万里长江第一桥,1955年9月1日破土动工,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1957年10月正式通车。1670米长桥面上可并行行驶6辆解放牌大卡车,下层为双线铁路桥。1913年和1919年,詹天佑、孙中山先后萌发过在武汉架建长江大桥的梦想,只有在新中国,这个“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梦想才会实现。从选址、设计到建设,此项目部倾注了毛泽东的心血,当他击水长江游至正热火朝天地建设大桥的江段,中华民族傲立世界东方的自豪感当然油然而生,并把中国人的骄傲和自信挥洒在大江之上,楚天之外!

毛泽东惯用逆向思维,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是他的这种思维方式帮助他绝境逆袭,用兵如神。行走在波峰浪谷,他不像苏东坡立于赤壁看大江东去,而是将思维的风帆逆流而上直指瞿塘巫峡西陵,将思绪的骏马穿越辛亥风云和新中国成立时的秧歌舞影。他想到了孙中山曾在《建国方略》中意欲在长江三峡筑坝发电的计划,想起了他自己对长江巨大的水利资源综合利用,修筑三峡大水库,并将长江碧水调入北方滋润京畿的系列宏愿。

1953年2月,春寒料峭,江风刺骨。长江舰甲板上,毛泽东一任凛冽江风直扑他的胸怀。“拿地图来!”地图展开了,毛泽东的眉头也展开了:“在这个总口子上筑一道大坝,修一个三峡水库怎么样?”

他还对邓力群说过:“三峡工程完成后,记得写一篇祭文给我。”使人联想起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毛泽东神游八极,诗意驰骋天上人间。屈原的学生宋玉在《高唐赋·序》中写道:高唐属云梦泽,楚襄王游云梦泽时行至高唐,梦遇神女。神女不卑不亢地背诵她的名片:“且为朝云,暮为行雨。”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里也与神女邂逅,也自然有对话交流。神女啊,三峡发生了沧桑巨变,大坝挡住了巫山云雨,让您受惊了吧?您也该感知到人间改换,世界大变了吧?

是的,善解人意、冰雪聪明的巫山神女见证了三峡水利工程的兴建、完善和竣工启用全过程,她依然婷婷袅袅地伫立在巫山平湖之间,守护着蓝天碧水,陪伴着丹崖青山,她时时撩开云的面纱,向远道而来的游客讲述三峡的前世今生。

我们应该相信,邓力群应该不辱使命早就向毛泽东写下并回复三峡起宏图的祭文了吧?即使不曾写也无妨,因为镶嵌在中华大地上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宏图,以及宏图上展现的高峡平湖、洞庭安澜、燕赵滋润、春满人间的画面,不正是一篇令您笑逐颜开的情况汇报吗?

ag九游会j9登录入口旧版的版权申明

本文"尽快的诗句名言 ":http://www.nblhzx.cn/news/668439.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ag九游会j9登录入口旧版的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