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历史故事简短-j9九游会
最佳答案 蓝起网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这是一张清末民初,北京城的街巷地图,这片红色几乎占据了整个宣南地区,也就是宣武区的南半部分,其实就是将近300个红点连成的片儿,每一点都能跟国粹京剧扯上关系,而他们发家之地,就是宣南的谭家潭一带
为什么都往宣南这地界儿扎堆儿呢,这还得从220年前,徽班儿进京那天说起,1790年秋天,为庆祝乾隆皇帝八十大寿,全国各地的戏班子,踊跃报名送祝寿戏,所谓送祝祝寿戏,并不是进宫给皇帝唱戏,而是在皇帝从紫禁城到颐和园沿路的路人塔台唱戏
当时从西华门一直搭到了西直门外的高梁桥,唱什么的都有,其中浙江盐务大臣组织的南方徽班儿唱法三庆班儿以及剧本通俗易懂,脱颖而出,深受老北京人的热烈欢迎,这是徽班儿第一次登上北京的戏曲舞台
也就是咱们今天说的徽班儿进京,这一来就再也没走,当时落户在了韩家潭胡同,只可惜门牌号码现如今已经查无可靠了,之所以选址在这儿,三庆班儿的当家的分析的很透彻,他们进京城的时候,清朝的旗民分治政策已经贯彻落实好几十年了,非满族和演艺圈儿等闲散杂人
全都不许进入内城,已经小有名气的三庆班只能住在外城,而外城西部的宣南地区,是老北京城的核心地带,当时甭管来京城做生意的,进京赶考的,文人墨客,撂地摆摊儿的全都在这儿聚齐儿,再加之韩家潭一带东边儿挨着前门,北边有琉璃厂,南边的会馆区,西边繁华区
恰恰都是徽班儿创作所需的素材,三庆班的首战告捷,为徽班儿雄踞京城剧坛奠定了基础,打这儿以后,进京打工的徽戏戏班儿,都在以韩家潭一带为中心的宣南安营扎寨了,话说到这儿,徽班儿驻扎宣南,跟国粹京剧有紧密的联系
而且这个问题咸丰皇帝最有发言权,他就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位把京剧请进宫的人,那是1861年农历五月初六,演出地点在紫禁城的畅音阁大戏台,获次殊荣的不是别人,正是1790年被乾隆皇帝拒之宫外的三庆班儿,为什么唱了70年,三庆班才唱进了紫禁城呢?
徽班儿进京之后,经常在湖广会馆的戏楼,广德楼,正乙祠大戏楼,和广德楼这些知名的戏园子演出,唱的是他们最擅长的花部,也叫皮黄腔儿,形象点说就是乱弹,在王公大臣,平民百姓中颇有人缘儿,但是皇帝觉得这太非主流了
当时皇帝一家老小,只听昆曲,觉得那才是真正的高雅艺术,学名叫雅部,正所谓发展才是硬道理,徽班儿的班主程长庚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他把当时北京地区的各种优良戏种什么徽调,汉戏,昆曲,秦腔儿等等,经过反复的提炼加工,在1842年前后,开创了第一个剧种
这就是咱们今天的京剧,也叫二黄,您还别说,改成了京剧的三庆班,终于得到了皇帝的认可,被请进了紫禁城,一本名为《都们纪略》的书里边,记载了第一批京剧名角儿,比方说余三胜,张二奎,程长庚,都是首次集体亮相
而咸丰皇帝成为了北京历史上,第一个给京剧写影评的皇帝,现在想来,当年徽班儿进京所唱的徽戏,的确不等于京剧,但是如果没有徽班儿进京,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国粹京剧了
宣武区的百顺儿胡同40号,民国初期那会儿,在北京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就是这个院儿的主人,打破了中国戏曲行当,几千年来的一个规矩,允许女人登台唱戏了,小院儿的主人叫俞振庭,地地道道的的北京人,老家儿是著名的俞派创始人俞菊笙,1917年小俞在这儿创办了自个儿的第一个京剧戏班子,斌庆社
没过多久,他就做出了一件破天荒的大事儿,壮着胆子从天津招收了两个女学生,雪艳琴跟雪艳舫姐儿俩,这是北京历史上,男女京剧演员的第一次正式会面,话说到这儿,女人不能演戏是因为戏剧的故事情节大部分涉及的都是神佛仙圣,帝王将相,皇后嫔妃
让女人登台演出,等同于亵渎这些神灵,有失风化,甚至连女人进戏园子,都是明令禁止的,其实概括成一句话就是男尊女卑,既然是这样,小俞社长为什么还执意男女同台呢?众所周知,京剧行当,分为生旦净末丑,由于女人的特殊身份,旦角也就是女性角色一直是由男性来扮演的
像咱们熟悉的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程砚秋,但小俞发现,女旦要比男旦的声音高出好几倍,听起来自然委婉,这点当然是毋庸置疑的了,女人扮演旦角那叫本色出演,于是1930年《霸王别姬》成为了历史上第一次男女同台表演的剧目
当年的斌庆社后来变成了民居,原来院子里的花坛,月亮门,练功房都被拆除了,只剩下后院的二层小楼,还能够依稀看出斌庆社的风韵
东单西四鼓楼前,这是早年间北京城里,堪称最热闹的几个地方,但还有一条街被大伙儿忽视了,这就是樱桃斜街,早在明朝的时候,叫羊毡胡同,因为这里边有100多家儿制作羊毡子的作坊而得名,见天儿都是吱吱嘎嘎的碾压之声,而清朝改名樱桃斜街之后,这地儿更是一天都没消停过
被咿咿呀呀吊嗓子的声音给取代了,戏班子乃是培养戏曲人才的地方,每天的课程离不开敲锣打鼓,吊嗓子,每天一大早,好几百人开始大合唱,这动静咱就可想而知了,值得一提的是这39家戏班子练功要比当时北京城任何一家戏班子都卖力,因为行业老大,梨园工会也在这条街上
就是樱桃斜街65号,梨园工会上到给戏班安排演出,核算成本,下到戏班学员的家长里短,没有不管的,保准全都门儿清,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家规,谁要不守规矩就会永久除名,为了保住饭碗,谁都不敢越雷池半步,如今的樱桃斜街早就没有了往日的喧嚣,又回到了老北京城一条普普通通的胡同
然而正是因为当年在这儿定下的规矩家法,梨园界才打下了这么坚实的基础,几百年来一直传承着,发扬着,这才使国粹京剧享誉全球!
相似问题
猜你感兴趣
ag九游会j9登录入口旧版的版权申明
本文"北京的历史故事简短 ":http://www.nblhzx.cn/news/668234.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ag九游会j9登录入口旧版的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