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浈的诗句优美-j9九游会
最佳答案 蓝起网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冬谒庾岭
文/文瑞,图/网络
冬谒庾岭,是一种享受。这种享受,甚至有些奢侈。因为时为冬天,庾岭不仅是梅花的故园,也是赣南文化的一片高地,一片奇峰耸秀的高地,它所予你的是一顿山水文化之大餐。
寒冬腊月是庾岭的梅开得最绚丽的季节,也是解读庾岭的最佳季节。这个时节的庾岭,一山寂寥,却有一种诗意在盎然生长,那便这庾岭最美的精灵——漫山遍野、花枝招展、芬芳四溢的梅花了!
庾岭的梅,无疑是风骨之物,品格之物。它选择在庾岭最寒冷最荒凉的时节绽放,选择在梅枝没有绿叶衬映的时节绽放。它是瑶池仙子,或是寒冬冷美人。它无意争春,却有心催春。疏影横斜的梅树上缀满了或白或黄或红的花蕊、花朵,烂漫无边,暗香浮动,花色醉人,营造出了庾岭最美的风景。
难怪有人会说,只有冬天走进庾岭、赏过梅花,有过灵魂震撼的人,才算是真正意义上游过庾岭的人。
便是在这庾岭的冬天,在这冬天梅花绚丽的世界里,时光走过千年岁月,梅花是开了一冬又一冬。无数南来北往的客家先民们徙过梅关,承传着生生不息的生命之火;数不尽的春来冬返的官宦文人们翻越庾岭,梅花牵衣,惜别难舍,眼里心中、文里诗中尽流淌着对庾岭的梅花深深爱恋。尤其是其中一些光照千秋的文化旅人,诸如陆凯、张九龄、周敦颐、苏东坡、胡澹庵、王阳明、汤显祖、陈毅……等等,他们及他们为梅岭和梅花留下的人文轶事和诗歌词赋,宛如一座座奇山秀峰,叠垒起了庾岭永远不朽的文化高地。
公元二四二年的腊月,庾岭的第一个文化高地筑就。远征海南的三国东吴大将陆凯率领的三万步骑大军到达自中原去南越的最后一个驿站——横浦。将军本是儒雅之人,当听得驿使说驿道两侧为纪念先祖功臣梅娟而栽种的梅花开得正盛,遂欣然前往。伫立庾岭,俯视漫山遍野洁白似雪的梅花,将军情不自禁地联想起家乡的“香雪海”,想起情同手足的同窗好友范晔,于是,将军折下一枝含苞等放的梅,写下了最为感人的梅花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灵动的诗句,令庾岭的梅从此有了神韵与情感,充满传奇的庾岭梅开始为世人所熟知、迷恋。
时光走过近五百年,到了大唐飞歌的盛世。开元四年(716年),当诗人们悲吟“西出阳关无故人”,中国北方丝绸之路没于风沙和胡人侵扰之时,大唐的目光往中国南方转移了过来——从京杭大运河到扬州入长江进入鄱阳湖再入赣江,然后逆江而上抵章水上游大庾城,再向南行八十里,便可抵南雄,然后由浈水入广州,入大海。这是一条新的通衢呀!只要将“南控百粤,北挹三江”、横扼江广之喉、雄踞五岭之首的庾岭开凿出一条“坦坦而方五轨,阗阗而走四通”的坦荡大道,中国的“南方丝绸之路”便形成了。于此宏大的背景下,南岭曲江人氏、继兴国竹坝钟绍京之后的江南第二位宰相张九龄毅然担负起了这一重任。他亲自督工于庾岭,历时数月,数万军民共同努力,终于将梅关隘口开凿成功。赣粤两省之间从此由一山之遥缩为一关之隔。
传说,这年冬天,随他远征的夫人病死于雪花缤纷、梅花绽放的寒日。今天,在庾岭南坡的张文献公祠和山脚下的“夫人庙”前,我们释放着对先贤的敬重——比之以书法妙笔传世的钟绍京,张九龄是否更加实际与伟大些?毕竟他是庾岭通关后呈现出“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的繁荣景象的奠基人呀!
又过了三百三十个寒冷的冬天,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来到南安一年后,二十九岁的南安军任司理参军的周敦颐和刚从兴国县令职上调到南安军任通判的程晌又一次走进了庾岭。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梅庾之行,据说就是在程周二人赏梅的过程中,两人交往甚欢,周敦颐独创的将儒家与佛都教学说熔为一炉的理学观点令程格外激赏。于是,程晌便让二子程颢、程颐拜周敦颐为师。师徒三人在梅关古道踏雪寻梅,在南安府后花园里吟风弄月,在道源书院讲课授业,在丫山古寺谈儒说佛……终于有了影响后世百代的“周程理学”的形成,也令南安大庾有了“儒雅之邦”美誉。
二00四年的这个冬天,在烂漫似锦的梅花树下,我轻轻松松就嗅吮着了满山飘逸的哲学空气。周程理学思想是冬天的产物,如同夏天的梅,源于冬天的花粉传授,周程理学从南安、洛阳至岳麓书院,从周子、二程至朱熹、王阳明……与这块土地上生长的梅树一样,千年衍生,百世不朽。
庾岭的冬天似乎总是记得挽留下一些伟人的声音、足迹或身影。就在周敦颐与二程谈儒说佛传授理学不过半个世纪,宋绍圣元年(1094年)初冬,北宋最伟大的词人苏东坡南贬惠州、儋州路经了庾岭。之前,在虔州苏东坡看了他27年前依图而题过“八境诗”的石楼,为“前诗未能道出万一”而心生遗憾;在虔城东门外马祖岩下看了其父亲苏洵和兄弟苏辙先后去过的古天竺寺,为未能觅得白居易真迹又生遗憾;在南康浮石看了贤女娘娘庙,感叹当时社会的经济落后和民不聊生再生遗憾……可以说,先生是怀着一腔悲愤一路南行的。所以,庾岭早开的几株梅花并没有激起他太多的惊喜,他只是借景抒怀了一番:“一念失垢污,身心洞清净。浩然天地间,惟我独也正。今日岭上行,身世永相忘。仙人拊我须,结发受长生。”
六年后,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次年,被流放在儋州(海南岛)的苏东坡终于可以北还中原了。已是六十四岁的苏东坡一路风雨兼程,抵达南雄后,便弃舟乘竹轿至庾岭。
这回苏东坡的心情好多了,尽管时节不对,已是梅雨季节,所幸的是他巧遇了七年前的初冬别离庾岭时的那位老人,两人相见,感慨万千。庾岭老人以干梅煮酒给苏东坡暖身子。苏东坡有感于自己一生历经坎坷竟能活着南迁回来,有感于庾岭老人的惦记与关心,心潮起伏,遂赋诗赠岭上老人:“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亲手载;问翁大庾岭上住,曾见南迁几个回?”辞别岭上老人,入了南安城后,苏东坡受到南安人的热情接待。一路风尘的苏东坡开始有了兴致。当苏东坡登谯楼看过南安全景后,苏东坡被南安楼阁林立、章水滔滔、庾岭高踞、梅关嵯峨的美景所陶醉,诗兴大发,挥笔写就《登谯楼》一诗。其中“大江东去几千里,庾岭南来第一州”,气势磅礴,形象生动,成为赞誉大余的千古绝唱……
时光又走过八百年,元词明曲清唱中走过了解缙、刘节、王阳明、戚继光、汤显祖、戴衢亨、石达开……整整一个周朝的时间。期间,不知又演绎了多少梅岭冬天的故事与传说,又有多少绝唱传吟于庾岭的梅花与雪花间。
一九三六年冬天,一位铮铮铁汉,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在庾岭演绎了真正意义上的绝唱。这个冬天,在庾岭、油山一带坚持开展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的陈毅,在梅山当作本地人被白军捉了去带路,幸亏陈毅机警,假装上茅厕脱险归队。随即,由于叛徒告密,赣粤边特委一行很快被敌人围困于梅关下的野谷中。面对生死系于一线的艰难困境,陈毅思如潮涌,豪气冲天,写下了令人迥肠荡气的“绝笔诗”——《梅岭三章》:“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的“绝唱”,充满了革命的浪漫主义与英雄主义。
今天,面对这镌刻下陈毅“绝唱”的诗碑,我们不禁要叩问梅岭——你何以造就这感天泣地之英雄气?是这万点梅花,还是这九曲古道;是那哼吟“大江东去几千里”的苏轼的豪迈气慨在承传,还是那以一阙故事传说而创作《还魂记》的汤显祖的浪漫情怀在感应? 冬天的梅岭,满山含苞欲放的花蕾对着我们含情不语。
两行人在古驿道上相遇,赣人由北而南往关南上行,粤客由南而北往关北下行,北边赣人的喧哗飘逸着客家人的粗犷野味,南边粤的笑声则似乎沾染了南中国海的浩然大气,两种声音在古驿道上空激荡,结果——空气在微微颤动,梅花在轻轻颤动,落英缤纷。
定睛看过去,便在梅花离开枝头刹那,我们看见,嫩嫩的绿芽已经露出——春天已经悄然入关!
2005年1月
猜你感兴趣
ag九游会j9登录入口旧版的版权申明
本文"有浈的诗句优美 ":http://www.nblhzx.cn/news/668114.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ag九游会j9登录入口旧版的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