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诤的诗句经典-j9九游会
最佳答案 蓝起网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在老一辈中国航天人口中,评价当年国防部五院负责导弹研发最有影响的将军领导人,曾有“王、刘、王”之说。
这第一个王,就是1960年担任院长的中将王秉璋,他来得虽晚,却是五院一号人物;中间的刘,是三人中最早到五院的少将刘秉彦;而后面这个王,则是另一位中将王诤。
有关王秉璋,我们后面再详细叙述,这里要讲的是王诤和刘秉彦。
由左至右:王秉璋、刘秉彦、王诤
王诤,我军和我国无线电通信、无线电侦察、新闻广播、气象雷达、电子对抗、航空航天、电子工业等领域的创建者,是唯一入选中国100年科学家辞典的高级将领。毛泽东称他为“红军无线电鼻祖”。他从1930年加入红军到1978年去世,一生荣立功勋无数,但因保密需要,其姓名和业绩也和刘秉彦等人一样,属于长期不为人知的传奇将军。
王诤原名吴人鉴,1909年出生于江苏武进县的一个乡村。因为崇拜古代一个叫王诤的人,在他1930年加入红军时将自己改名为王诤。参加红军仅十几天,王诤就被任命为红军无线电队队长,随后又被任命为红军无线电大队大队长、红军无线电总队总队长。
第二次反围剿战役中,王诤的电台大显神威,保障红军一举歼灭国民党第28师,五战全胜!毛泽东为此兴奋地写下“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豪迈诗句。在四渡赤水的关键时刻,为实现毛泽东“声东击西”的作战意图,王诤以单部电台伪装“总部发报”,诱使敌人信以为真,让红军一举摆脱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圈……
延安时期,王诤又和战友一起,从战场上缴获的破飞机、旧汽车、旧铁轨中找原料,去老百姓家中收集散存的银、铜、铁、锡等金属……工厂建立不到一年,就已经能够成批生产5瓦、15瓦、50瓦、500瓦等无线电收发信机和永磁式有线电话交换机了。
自己能够生产如此先进的设备,这对保障中共联络指挥部署从国民党手里夺下江山,是何等重要!毛泽东在感动之中曾挥笔题词:“发展创造力,任何困难可以克服,通信材料的自制就是证明。”
建国后,王诤被任命为军委通信部部长,1950年起兼任国家电信工业局局长,后又担任解放军通信兵部主任。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的王诤
身为我军无线电鼻祖,王诤自然极其重视人才。全国刚解放时,王诤听说有100多名从国外学成回国的高级知识分子滞留在南京、上海,马上派人将他们接到北京。他说,“人才永远是最宝贵的财宝。”
不过,王诤或许没有想到,几年之后,他这位屡建奇功的中将,又被一名少将看中,并借助一位元帅的能量,将他“挖”到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而这位借助元帅调中将的少将,正是本文主人公刘秉彦。
曾有幸先后给刘秉彦和王诤两位领导当过秘书的庄寿仓,对此事作过如下回忆:
在秉彦同志等院首长的一手策划组织下,国防五院于1957年11月成立了一分院,建院初期在现在空军466医院,1957年12月3日搬至北京长辛店云岗马列学院旧址办公,1958年7月,又陆续迁移到南苑二营门到东高地地区,负责地对地导弹和火箭的研发生产。
秉彦同志当时是五院副院长兼一分院副院长,并任临时党委书记。除了协助钱院长组织科研工作外,他实际上是掌管全面行政组织工作的第一人。
有了东高地的一分院,秉彦同志并不满足。他本人不仅是知识分子,懂科学,而且在大学研读的是数学,而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所以,他深知一分院现有的研究人员大部分是从事弹体研发,充其量也就是火箭,没有制导系统就不可能使火箭发射到固定目标上。
在美国这样科学先进的国家,大部用于制导的精密元器件,早在民间企业已经成熟生产。导弹总设计师可以订货选用,即使个别元器件需要,可以采取订购的渠道,委托科研生产机构研制。而导弹所需要的元器件,不仅要求精密而且有些是特制。五院不可能自己生产出所有用于制导的元器件,更不可能一切从头做起,包括请一大批电子科研生产专家,这样既费时又费钱。只有向现有的电子科研生产企业和机构求援。
秉彦同志首先想到了电子行业的祖师王诤,但他知道王诤同志资深位高,光凭他登门请求是不可能的。
于是,他冒着被批评的风险,写了一份上呈聂(荣臻)总的报告,请求把王诤调来五院工作。由于五院的报告大多事关机密,让秘书代为起草担心不容易把问题讲清楚,秉彦同志都是亲笔起草,这在我担任他的秘书期间从来如此。
此时聂帅正在主持军委日常工作,考虑权衡,导弹是目前国防的重中之重,而王诤同志从延安时期就是军委三局局长,培养了大批人才,请王诤同志兼任五院工作有何不可。于是,聂帅找秉彦同志细谈之后,又找王诤同志商量,王诤十分爽快,当即答应。因为他早就开始关注到国际尖端武器的无线电控制系统。在其领导下的元器件研究和生产,正在从半导体向极层电路过度,到五院工作负责研发导弹电子元件,正好让他们一试身手。
不久,便由军委和国防部下命令,任命王诤同志兼任五院第一副院长,党委书记。王诤还动员解放军通信兵部所属的研究所,跟随他一起划归五院,将这个原来设在翠微路的研究所全盘搬过来,其中包括钱文极、黄纬禄等顶级专家。后来就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位于永定路的国防部五院二分院。而王诤同志干脆把自己的家,也从通信兵部搬入五院为苏联专家修建的新居。
在五院,从来都是一把手的王诤同志屈居钱学森之下,但他没有觉得不妥,愉快就任。而秉彦同志通过聂帅于1958年请来了中将王诤,他本人立刻就辞去一分院党委书记和第一副院长职务,请王诤同志接任,他自己则谦让一步,担任副书记,并毫不犹豫地将副院长名次排在王诤同志之后。
不谋高位,不计名利,一切只为事业。这就是他们那一辈革命家的宽阔胸怀。
王诤来到五院,果然不负重托。上世纪60年代初,台湾国民党的美制u2高空侦察飞机频繁深入我国内地侦察骚扰,如入无人之境。正是王诤临危受命,负责以电子技术手段为导弹安上了“火眼金睛”,并和有关专家一起,制定出“以干扰抗干扰”的作战方案,导弹装备部队,先后打下了5架!从此,u2再也不敢进入中国领空。
记述中国导弹发展历程的连续剧《国家命运》海报
1991年为庆祝中国航天事业三十五周年,航天部邀请当年国防部五院的首席顾问,92岁的前苏联什那金将军来京参加活动。什那金听说王诤已去世多年,专门去八宝山献上了一束鲜花。
2009年5月15日,国家工信部、总参通信部、总参第四部等单位在人民大会堂联合主办的“纪念王诤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官方媒体对王诤的评价是:“他对航天事业迈出的第一步,主持成功仿制苏制地对地导弹以及自行研制成功第一枚地对空导弹,起到关键性作用,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航天事业能有今天的成就,王诤有不可磨灭的功勋。”
然而,时隔多年,很多人并不知道,刘秉彦是王诤加盟导弹事业的幕后推手。
ag九游会j9登录入口旧版的版权申明
本文"王诤的诗句经典 ":http://www.nblhzx.cn/news/668001.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ag九游会j9登录入口旧版的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 上一篇:
- 下一篇:故事我的一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