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友的诗句优美-j9九游会
最佳答案 蓝起网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的一首《沁园春·长沙》如奔腾的大江,气势滔天。诗词中,一群血气方刚的青年才俊,在丹山碧水的湘江边意气风发、豪言壮志,这画面是多么地让人热血沸腾!
然而,人们不禁好奇,让毛泽东神往的“恰同学少年”到底都是谁呢?
毛泽东词《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贴征友告示,招来“三个半好友”。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里的“恰同学少年”至少应包括他当年的“三个半好友”。这“三个半好友”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当年毛泽东为了寻求志同道合的爱国青年,曾在长沙的部分中学校门口张贴了一张“征友启事”。
据说这张启事用八开的湘纸油印而成,用词古典文雅,书法用的是兰亭帖体,落款是“二十八画生”(毛泽东名字繁体共28划)。
毛泽东《征友启事》
这么说来,毛泽东当年还有研习王羲之的书法字帖,难怪他的书法功力如此深厚。虽然现在没有办法看到这张启事的真迹,不过我也能想见其儒雅的气质以及古朴的韵味儿。
“征友启事”贴出去后,果然有人来应征,第一个就是罗章龙,毛泽东与他在湖南省图书馆会面。
一身文艺范的毛泽东与极富书卷气的罗章龙志同道合,相见恨晚,一聊就不知不觉过去来3个多小时,颇有惺惺相惜的意味。
临了,毛泽东十分欣慰地对罗章龙说:我们谈得很好,愿结管鲍之谊,以后常见面。
见到毛泽东“征友启事”来应征的,还有两个青年。另外李隆郅虽然响应了但没表态,于是就成了“半个好友。”
因此,毛泽东说的“三个半好友”就是这么来的。
毛泽东《征友启事》
毛泽东与罗章龙“管鲍之交,后无来者”。
之后,毛泽东与罗章龙成了非常好的朋友,除了一起组建“新民学会”,参加青年革命运动外,还时常进行思想上的交流。
他们常常写诗互相酬答,如毛泽东写给罗章龙的《四言诗·给罗章龙》:
若金发砺,若陶在钧。
进德修业,光辉日新。
这首四言诗虽然十分简洁,但字字珠玑、铿锵有力,是对好友的深情勉励。
毛泽东
另外,在毛泽东与罗章龙去许昌考察时,途经魏都旧址。两人一同前往凭吊,忽然心中感念,于是一人一句,作出一首七绝《过魏都》:
横槊赋诗意飞扬,(罗章龙)
自明本志好文章;(毛泽东)
萧条异代西田墓,(毛泽东)
铜雀荒沦落夕阳。(罗章龙)
这首诗韵律抑扬顿挫,寄意悠远,格调古朴且意味深长。不得不说,有文化的人玩的就是高深,去看个古迹都可以玩出这么文雅的意境。
看来,有人赞誉毛泽东与罗章龙当年“管鲍之交,后无来者”是名不虚传的。
罗章龙
他俩依依惜别、情真意切。
1918年4月,新民学会成员陆续毕业,新民学会干事会拟派罗章龙等人去日本深造。毛泽东与罗章龙依依惜别,并写下了《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何足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
平浪官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
毛泽东
这首诗沿用了毛泽东当时最喜爱古体诗的风格,用词相当的古朴奇峻,而且引经据典,展现了扎实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知识库存。
在情感方面,虽然有一种怅然若失的离愁,但总的来说诗的意境非常开阔,有《庄子·逍遥游》的影子,而且眼界高企,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可谓是豪情万丈,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作。
毛泽东
在这些大气磅礴的诗词中,我们窥见了一个志存高远,但又重情重义、血浓于水的毛泽东,让我们对伟人的崇拜中又多了一份温度。
ag九游会j9登录入口旧版的版权申明
本文"征友的诗句优美 ":http://www.nblhzx.cn/news/660348.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ag九游会j9登录入口旧版的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